Green Homes In Cities – 老旧小区公园化更新改造策略

一、作者信息

姓名:马佳星、鲁涵、黄竞仪

院校:西南民族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学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齐一聪

在校职务:讲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

CAD(天正)——绘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技术图纸;

SketchUp:建模,体块推敲,场地设计等;

D5渲染器:渲染出图,场景营造,视角选择;

Photoshop:修图,调色,后期制作,数字绘画;

Illustrator:编辑图像,调色制作;

InDesign:图纸排版。

2.作品名:Green Homes In Cities – 老旧小区公园化更新改造策略

3.设计理念及思路:

基于习近平主席于2018年提出的“公园城市”概念,此次改造设计我们着重关注了社区周边及其内部绿化情况,希望为居民创造一个生态宜居,设施功能齐全的的生活空间,同时我们也希望曹家巷作为城市绿地,能融入到成都的公园系统之中,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带动区域发展等作用。通过深入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在社区内绿地资源极其贾乏,且周边没有方便抵达的公园。因此,我们重新调整了社区道路布局,在确保消防安全的基础上,规划了三条南北向带有垂直绿化的交通轴线,用以疏通内部道路。同时在东西向增加了三条线性公园,与内部道路交叉形成步行系统。对于社区内部我们改造的五栋楼房,我们则延续了上述思路,在外围设置了消防环道与地下停车场入口。并将首层全部架空,作为社区公园规划的核心区域。首层设有单元入口、负一层入口及通高天井,其余空间均用于公园规划。在户型设计方面,我们提供了三口之家、二人世界及独居生活等多种选择,并在各楼层相应位置设置架空层,放置公共设施,为住户提供便利。这样既实现了社区公园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的有机结合,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需求。最后,在整体规划中,我们开放了整个社区,并设计了楔形入口以吸引人流。同时负一层还设有商业区和菜市场,为居民和外来人员提供服务。

设计亮点:在保持城市肌理的基础上,对工人村已有社区和住宅进行环境改造和更新,我们提出社区公园的概念,通过三条横向轴线连接场地与周边公园,住宅部分公共公园与私密公园结合,提升住户的生活品质,从而实现空间活化与区域振兴的目的。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曹家巷工人村。

5.场地分析:

地理位置与交通:曹家巷工人村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处于成都四大主城区(金牛区、成华区、青羊区和锦江区)的交汇处,位处成都南北主干道线上,毗邻府河北畔,靠近红星桥。该区域交通便利,地铁三号线穿过,方圆1000米范围内有公交站台10个,是成都夜游锦江旅游线路的重要服务区。

现状与特色:如今的曹家巷工人村,虽然仍保留着一些老旧建筑和街道,但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造。该区域的广场空间是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它更加注重人的体验,提供了激发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的场所条件。曹家巷工人村还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街巷设计而闻名。例如,“匠人里”这个独具特色、文化氛围浓郁的场所,就将传统制作工艺和时尚潮流融为了一体,使得该区域的人气越来越兴盛。

商业价值与人流:曹家巷工人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商业价值也十分显著。它位于一环路以内,处于成都三大商区(金牛商区、建设路商区和春熙路商区)的中心位置,周围还有成都体育中心、文殊院、财富又一城、成都第三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成华公园等企事业单位云集。因此,该区域的常住人口和旅游消费人流稳定而且庞大。据数据显示,曹家巷商圈人均消费能力属于中档水平,但消费能力略高于平均水平的人群占比较大。同时,该商圈内23-40岁消费人群占比最大,高于成都平均水平。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