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长青 – 可持续视角下的乡村旧工业厂房改造

一、作者信息

姓名:毛星宇、李盛远

院校: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院系专业:建筑学院建筑学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黄丽斐、刘骜

在校职务:教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3ds Max、V-Ray、Photoshop

2.作品名:古韵长青 – 可持续视角下的乡村旧工业厂房改造

3.设计理念及思路:

保留历史记忆:

乡村旧工业厂房作为乡村历史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在改造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和外观特点,如修复破损的墙体、保留原有的梁柱结构等,以展示其独特的历史价值。

我们通过设置历史展示区或文化墙等方式,将厂房的历史故事和乡村文化融入改造后的空间中,增强乡村的文化底蕴。

功能转换与多元化:

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将旧工业厂房改造为多功能场所,如乡村文化展示中心、创意工作室、乡村图书馆、文创商店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我们通过引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改善旧厂房的室内环境和舒适度,如采用开放式空间布局、增加自然采光和通风等。

空间品质提升:

注重提升改造后的空间品质,通过引入绿色建筑技术,如室内绿植、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等,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和可持续性。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植被覆盖、设置休闲设施等方式,提升空间的舒适度和美观度。

社区参与和共享:

鼓励社区居民和利益相关方参与旧工业厂房的改造过程,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改造后的空间符合乡村的实际需求和期望。

可以通过设置公共活动场所和社区服务设施,如乡村礼堂、社区活动中心等,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乡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资源合理利用:

在改造过程中,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如利用旧厂房的废弃物和废旧材料进行再利用和再生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可以考虑将改造后的空间与乡村的农业、旅游业等产业相结合,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斗门街道璜山南村。

5.场地分析:

地理位置与交通

地理位置:璜山南村位于绍兴市越城区斗门街道,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便于与周边地区进行联系和交流。

交通状况:该地区交通便利,拥有完善的道路网络,便于车辆和人员的出入。同时,公共交通设施也较为完善,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场地现状

建筑状况:璜山南村的旧厂房多为工业用途,建筑年代较早,结构相对简单。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缺乏维护,部分厂房存在破损和老化现象。

环境状况:周边环境以乡村景观为主,绿化较为丰富,但部分区域存在垃圾堆放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由于厂房的闲置,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改造优势与潜力

历史价值:旧厂房作为乡村工业遗产的一部分,承载着璜山南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特色。通过改造,可以保留和传承这些历史元素,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空间优势:旧厂房拥有较大的内部空间和较高的层高,便于进行多样化的改造和利用。可以将其改造成乡村文化展示中心、创意工作室、民宿等多种功能场所,满足乡村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社区参与:璜山南村的居民对乡村发展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期望。通过改造旧厂房,可以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促进乡村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