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马飞扬、冯永康、刘红杰、张倬纶
院校: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专业:艺术设计学院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袁思周、于新建
在校职务:老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D5渲染器、3ds Max 2024、Photoshop、autoCAD、Adoelllustrator。
2.作品名:九号美术馆。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次设计是以中国传统中的“高山流水”为核心风格的美术馆,旨在通过建筑的每一个细节,将自然界的雄浑与细腻、静态与动态之美,与人文艺术的深邃与灵动完美融合,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空间。以下是对美术馆外立面、内部空间及后院空间设计的详细阐述,旨在展现这一设计理念如何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外立面整体呈现出一种层峦叠嶂的山形轮廓,通过折角错落、起伏有致的建筑线条,模拟出山峰的雄伟与山谷的幽深。这种设计不仅使美术馆在视觉上成为城市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更在心理上给予访客一种身处自然之中的感觉。
功能分区介绍
形象入口区:
为美术馆主入口,设置展馆大门形象及标识。开放式入口通过植物围合和隔断景观方式界定通行空间。
作品展览区:
画廊:其中分为个人展和群展。
美术馆展览: 美术馆内部大量运用了自然光,通过天窗、侧窗等引入光线,结合可调节的遮阳系统,创造出随时间变化的光影效果。同时,内部墙面、地面和天花板采用了木质、石材等自然材质,以及具有山水纹理的装饰面板,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富有质感的氛围。
公共空间展览:文化展示区主要靠近城市道路,旁边规划有公交车站,展示美术馆整体风貌文化等,同时为此处等候公交车的乘客提供临时的休憩和遮风避雨之地。
虚拟展馆:虚拟展馆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展览形式,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将艺术品呈现在计算机。
公共活动区:位于美术馆后院衡美文化艺术中心核心区域后院空间被设计为一个微缩的自然景观园,种植了多种本土树种和花卉,模拟出山林野趣。同时,设置了小溪、木桥、竹林等元素,形成一处静谧的休憩之地。这些自然景观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访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的场所。
会议谈话区:位于美术馆后院的中心区域电动伸缩玻璃会议构造灵活空间,高效会议讨论新体验。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马运路248号衡美文创意中心。
5.场地分析:
项目场地北侧紧邻居民用地以及河流,人流量大。
项目南侧为马运路对面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马运路校区),可方便家庭到达,也是亲子客群需求较高的地带。
项目东侧为金马大厦,为项目带来大量的人流量。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