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印记·悦享转角” – 基于城市街区更新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改造

一、作者信息

姓名:商雅礽

院校: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专业:艺术设计系 室内艺术设计专业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杨彦丽

在校职务:老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绘制平面图及顶面图)、3ds Max(建模)、D5 渲染器(渲染)、Photoshop(展板)。

2.作品名:“时光印记·悦享转角” – 基于城市街区更新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改造。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项目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和提升功能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强调“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的原则,旨在通过城市更新项目焕发老城区的新活力。该项目位于石家庄市桥西区四中路与休门街的交界处,这个转角区域是周边居民频繁往来的地方。

为了提升这一区域的居民幸福度,居委决定在此处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让市民能够在这里享受美好的户外时光,放松身心。休门街道作为石家庄的“根”,拥有悠久的历史,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因此,我们在设计中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文脉,同时注入现代元素,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塑造高低错落的城市界面。设计灵感来源于城市的历史与文化,通过提取街区特有的历史元素,如老照片、旧物件、传统图案等,以艺术化的形式融入空间设计中,形成独特的时光印记,让市民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的历史韵味。

  • 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四中路与休门街口东北角。

5.场地分析:

休门街道位于桥西区,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区域。该地区曾是石家庄的起源地,如今已成为城市中心的一部分,吸引了大量的商业综合体建设。然而,休门城中村改造项目在2008年后遭遇了一些困难,导致部分居民无法回迁。因此,设计在保持场地肌理的前提下,通过局部创新与细致调整,以“微更新”方式逐步提升空间功能和体验。

6.历史文脉及现状:

休门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是石家庄的发源地之一。自1925年石家庄更名为“石门”以来,休门村见证了石家庄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包括第一所中学、近代工厂、电报局和声光电影院的建立。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休门村面临着城中村改造的挑战。当前,休门街道正在进行一系列的城市更新行动,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和街巷整治提升工程。

7.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亮点:

安装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温湿度等环境参数,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植物配置、调整照明强度等,创造更加舒适、健康的公共空间环境。

在空间的照明设计中,采用太阳能光伏板供电的LED灯具,减少对传统电能的依赖,实现绿色照明。

在室外区域引入透水铺装、绿植和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灌溉植物、清洗路面等,,以减少积水问题并改善环境。设计在于精细化的微改造更新,形成一个既满足生态循环又引导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空间。

景观设计结合城市绿化规划,引入本土植物和特色景观元素,如小型水景、雕塑、艺术花坛等,打造绿色生态、富有层次感的景观效果。同时,利用灯光设计增强空间氛围,营造温馨舒适的休闲环境。

8.整体规划(功能分区与优化)

设计从全域视角出发,采用开放式布局,打破传统转角空间的封闭感,通过设置灵活的隔断、座椅和绿化带,形成多个功能区域,将空间分为室内、外板块设计:

室内:

多功能活动区:根据居民需求,设置灵活多变的活动区域,如亲子活动区、微景观休闲区、阅读交流区等,同时配置可移动式家具,便于根据活动类型调整空间布局。

文化展示与互动区:设置文化墙、艺术装置等,展示城市历史、民俗故事等,增加空间的文化底蕴;同时,定期举办环保主题讲座、工作坊等活动,鼓励公众参与,提升环保意识。

室外:

绿色生态廊道:连接城市绿地与公共空间,构建绿色生态网络,种植本土树种和花卉,吸引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提升生物多样性,增强城市生态韧性。

便民设施角:为了更好地服务外来人员和城市环卫工人,我们在在街角设置凉亭和休闲座椅,提供休息和社交的空间。此外,我们还考虑了夜间照明设施的科学配置,确保市民在夜间也能安全使用这些设施。

9.结语

“时光印记·悦享转角”城市公共客厅设计作品旨在通过创新的环境艺术设计手法,将城市转角空间转变为集文化、休闲、社交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空间。本设计不仅保留了城市的历史记忆,还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新颖独特、舒适宜人的城市公共客厅。希望本设计能为城市街区更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