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乐悠

一、作者信息

姓名:廖宁欣、甘卓凡、梁秀玉

院校:广西民族大学

院系专业:艺术学院环境艺术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刘海伟

在校职务:教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Photoshop

2.作品名:竹影乐悠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项目的庭院设计以竹子和音乐为主题展开,采用了林清玄一篇散文《随风吹笛》中的“竹子的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这句短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竹子和音乐之间的微妙联系,给予了我们思考设计的灵感。

我们的设计场地位于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中、音乐厅前的一个小广场以及周边的场地,以现有的艺术和音乐为基础引出新的创作,打造一个相互碰撞又相互融合的空间环境。

本次创作,我将竹子的生命力、谦逊与优雅坚韧的特质进行超现实联想,巧妙融合了传统新中式风格来展现这块休闲娱乐俩结合的庭院式设计。音乐与竹子结合的庭院设计,是一种将自然元素与文化氛围巧妙融合的创意。这种设计不仅提供了音乐本身的艺术功能,还增加了绿色植物的装饰效果,为庭院增添了一抹生机。并以竹子为主要元素,通过竹影斑驳、竹径通幽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使整个庭院显得格外宁静优雅。竹子不仅提升了庭院的欣赏性和艺术价值,还巧妙地将庭院划分为多个区域,为竹林中的休息空间增加了错落有致的场地和私密气氛。

“音乐与自然交织的休闲胜地”,在小广场的设计中,我们也融入了音乐的元素来创作,在学校的喧嚣中,有一处小广场如同一颗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其设计巧妙地融合了音乐元素与自然景观。露天音乐会的舞台位于音乐厅前方的木质平台,是广场的多功能区域。它既是人们休憩放松的好去处,又能摇身一变成为小型露天音乐会的举办场地。木质的材质给人以温暖自然的感觉,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在这里,音乐爱好者们可以尽情展示才华,观众们则能在亲近自然的氛围中享受音乐的洗礼。平台周边的绿化与景观布置,为音乐会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让人们在音乐与自然的怀抱中度过美好的时光。

“漫步音乐之路”,以钢琴的黑白琴键为蓝本,设计一条由黑白相间的石板或瓷砖铺成的别具一格的步道和花坛。黑白相间的石板或瓷砖有序排列,仿佛是钢琴的琴键在地面上延伸。游客漫步其间,每一步都似在弹奏着无声的旋律,感受着音乐与空间的奇妙融合。这种设计不仅增添了广场的艺术美感,还引导着人们在庭院中悠然自得地穿梭,从形式上展现出场地的错落有致。花坛中四季盛开的花朵与黑白琴键相互映衬,为整个景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湖光山色中的惬意角落”,湖边缘的木制爬藤亭子,是广场的又一亮点。它巧妙地利用错落有致的木条和爬藤植物构建而成,兼具休闲与美观实用的功能。坐在亭中,一侧可以清晰地观赏到木质平台上的小型音乐会,感受音乐的律动;另一侧则透过木条围栏,将竹林幽境与湖中的美景尽收眼底。微风拂过,爬藤植物随风摇曳,光影斑驳,为人们带来宁静惬意的体验。亭子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广场的景观层次,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私密空间。

竹音交融:自然与文化的双重体验,本项目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这种独特的音乐历史文化沉淀,整个小广场的设计以竹与音的结合为灵感源泉,贯穿整个场地的布局和景观设计之中。将音乐广场、琴键花坛、爬藤亭子、竹林幽境等互动设施串联起来。竹元素的运用,如竹林幽境的打造,为广场增添了一份清幽与雅致,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竹的喜爱与推崇。音乐元素则贯穿始终,从琴键步道到露天音乐会舞台,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这种自然与文化的完美融合,使得小广场不仅仅是一个供人放松的场所,更是一个能让人领略音乐艺术魅力、感受自然之美的独特空间,为学校生活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让人们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一片心灵的栖息地,更为人们带来自然与文化的双重体验。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5.场地分析:

我们的设计场地位于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中、音乐厅前的一个小广场以及周边的场地,以现有的艺术和音乐为基础引出新的创作,打造一个相互碰撞又相互融合的空间环境。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