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名称 高校设计大赛2024

旧厂新生,顶流归来 – 基于旧工厂改造的影视基地内购物中心

来自辽宁科技大学的杨晓庚,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旧厂新生,顶流归来 - 基于旧工厂改造的影视基地内购物中心》。本项目旨在将一座位于鞍山的废弃的工业仓房进行改造,赋予其全新的生命与功能,将其打造成为集影视拍摄、后期制作、器材销售、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影视基地。

ME+饰品店的商业空间设计逆转时空

来自的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沈思颖、翟美茜、邹欣芸、查晨茜,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ME+饰品店的商业空间设计逆转时空》。本方案以宇宙星系为元素主题,以打造梦幻炫酷的空间为主旨,星系给人浪漫奇幻的感觉,运用星球星环和星轨的元素,将思维发散,联想到其他星系元素,将其结构拆解进行符号化设计,符合年轻人的喜好。

四时共韵,富武同行 – 时空耦合下武村村水库微空间设计

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施王翌、冯丽娜、陈思羽、邓婧,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四时共韵,富武同行 - 时空耦合下武村村水库微空间设计》。案设计的亮点在于巧妙融合乡村独特的季节变换,打造出富有特色的休闲体验区,确保无论是村民还是游客,都能在四季更迭中深刻体验到当地浓郁的风土人情。

湾流曲水,承古传今

来自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的马洪俊,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湾流曲水,承古传今》。本方案旨在立足于在地主义微改造,指建筑形态能够融入周边环境取材,亦来自于当地的设计理念对老房子进行有机更新以微介入的方式恢复乡村文化,同时深入探索乡愁乡以及外貌能够依旧保持乡村的风貌和肌理保留乡愁。

“慢半拍·丹玲居” – 蓝光公园华府空间设计

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的曾静、黄瑶,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慢半拍·丹玲居” - 蓝光公园华府空间设计》。作品的设计理念根植于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设计在满足客户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寻求整体空间在色彩、材质、形式结构设计上的脉络,使不同空间存在差异性的同时达到融合。

活力“源”居住区 – 信阳市高铁片区五分钟生活圈规划

来自的信阳农林学校的王慧丽,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活力“源”居住区 - 信阳市高铁片区五分钟生活圈规划》。本方案重点打造公共活动区域,方案规划巧妙的把城市道路,与社区联系起来。同时避免现代建筑的固有呆板,采用暖色系的建筑基调。居住区视觉景观更丰富,绿化率高,植物配置多样,致力于打造成活力共享,绿色可持续,人文关怀等于一体的信阳市中高端居住小区。

旧仓新艺,交织共生 – 博罗县石湾镇铁场村粮仓活化设计

来自暨南大学的林德鹏、杨云榕、韩圳邑、陈欣莹 ,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旧仓新艺,交织共生 - 博罗县石湾镇铁场村粮仓活化设计》。方案旨在打造一个融合电商、铁器文化体验和直播功能的综合性平台,目的是将一个以传统铁器制作而著称的村镇,转型为现代化的经济发展示范区。

拾光居

来自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肖瑾珆、王楚、刘蒙、华钰,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拾光居》。此方案巧妙运用咬合、悬挑、拱形、几何重组、嵌入式等设计手法,结合空间留白、内置灯源与流线型的精妙布局,富含历史沉淀感与极致宁静氛围的私密居住空间。

共生舞台 – 候鸟养老模式下的主客共享空间设计研究

来自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杨金王、孙培锜、曹晨乐,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共生舞台 - 候鸟养老模式下的主客共享空间设计研究》。在大力发展养老产业的同时,新的养老模式——候鸟式养老应运而生,这种模式允许老年人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选择在不同的地区养老。

云度·山栖

来自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的黄钰娇,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云度·山栖》。本作品是关于大理喜洲白族旅游地的一个改造。白族,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扎染是白族非遗,以白族传统的扎染工艺为核心,将蓝白相间的独特图案巧妙地运用在现代服饰的裁剪中,既保留了扎染的古朴韵味,又增添了时尚感。

愈见江——乡村振兴规划设计

来自的南宁职业技术大学的韦克领、莫小双、黄茵、颜如玉,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愈见江——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本方案旨在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深度挖掘和展现当地的传统文化、自然风光和产业特色。设计改造以传统建筑元素和江水流动为灵感,旨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打造一个融合传统文化、自然美景和现代设计的新宋村,以吸引游客、提升村民收入和美化生态环境,实现产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振兴。

梦溪翠境  古今交汇 – 重绘镇江梦溪广场文旅生态新画卷

来自镇江市高等专业学校艺术设计学院的徐家富、付紫菱、时林雨、谷秋云,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梦溪翠境  古今交汇 - 重绘镇江梦溪广场文旅生态新画卷》。梦溪广场的改造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拆除环岛并改为地下通行,采用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可以有效减少车辆绕行的距离,提高交通效率。

云南大学北学楼教学空间改造设计

来自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丁琦、朱星聿、靳梓晗、陈星,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云南大学北学楼教学空间改造设计》。云南大学北学楼位于校园的核心区域,四周环绕着绿树成荫的校园小径与古朴的教学楼群。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成为校园内的视觉焦点,也承载着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使命。

From “Sweet” to “Smart” 旧梦拾饴

来自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的汪弘轩、董东润、周宜权、邱榆凯、黄玉淡,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From “Sweet” to “Smart” 旧梦拾饴》。原先的工业厂房转换为文化属性的创意园。这里不仅作为展览馆,以一种发展的、包容的姿态面向所有生活在江门的人们,同时聚集了西江岸的先进思想。

心智之光 – 人工智能技术展馆展陈空间设计方案

来自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设交通学院的钱雯、方正阳、李怡辉、蒋方怡,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心智之光 - 人工智能技术展馆展陈空间设计方案》。利用最新的数字媒体技术,如3D投影和全息投影,为参观者提供一个沉浸式的数字环境。这些技术将使展品“活”起来,让历史与现代科技对话,让抽象的AI概念具象化。

竹笙茶院

来自山东建筑大学的高栋亮、李楠竹,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竹笙茶院》。场地设计主要分为游园、休闲、餐饮三部曲。清晰的分区有利于茶园高效的运作,同时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氛围,对照了虚实空间的意境营造。

木韵逸墅

来自德阳科贸职业学院的马佳慧,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木韵逸墅》。以简洁为核心,运用简洁线条、几何形状和纯净色彩,营造利落大气之感,使居住者内心宁静放松。融合自然,融入独特元素,例如我们在材料选择上,使用木质地板和墙面,传递自然质感。

植物工厂 – 蛇口价值工厂工业遗产改造设计

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周晓雅、毛秋驰,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植物工厂 - 蛇口价值工厂工业遗产改造设计》。通过室内植物园的主题改造厂房主体,重新激起这片场地的活力。结合玻璃厂原有的生产线布局,增加植物展陈、自然疗愈、有机食品体验等等体验板块。

春晓电影院设计

来自中原科技学院的赵宁,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春晓电影院设计》。电影院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文化娱乐场所,承载着人们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其设计理念不仅要满足观众观影的功能性需求,更要营造独特的空间氛围,为观众带来全方位的沉浸体验,让每一次观影都成为触动心灵的光影之旅。

Rural imprint(乡村印迹)

来自深圳技术大学的孙文宇、徐福材,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Rural imprint(乡村印迹)》。本设计以“乡村印迹”为核心主题,致力于探索乡村振兴中人与空间的交互关系,强调生态优先、文化传承和社区参与的三重价值。

长青绿洲

来自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陈政宇,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长青绿洲》。“长青绿洲”象征老人健康长寿,植物长青,充满生机,以及绿洲般的自然坏境。是一个集运动健康、绿色、现代化于一身的街道公园。整个场地布满绿色植物,空气清新干净。

Bees’Knees

来自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潘逸、朱昳晗、朱筱乐、王佳雯,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Bees’Knees》。在这个设计元素中,蜜蜂和蜂巢成为了引人注目的焦点。蜜蜂在柔和的阳光下忙碌地飞舞着,它们的翅膀在空中轻盈地振动,散发出微弱的金色光芒。

舞文·弄墨 – 基于历史建筑更新下的社区文化设计初探

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的王琼雪、王帅、毛俊豪,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舞文·弄墨 - 基于历史建筑更新下的社区文化设计初探》。为最大限度恢复民国时期居民建筑遗产并凸显其与新增建筑强有力的视觉冲击,采取“最小干预”的策略,分别对前院、矮房、院墙、展陈、露台、立面进行改造。

珍珠公园

来自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邢欣怡、殷玉宁、吴纤纤、陈佳瑜,带来首届D5杯高校设计大赛参赛作品《珍珠公园》。该公园是以珍珠文化为核心,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打造的集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