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回廊·彩梦绮境 – 校园中心绿地设计

一、作者信息

姓名:梁洪彬、田想

院校: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院系专业:艺术设计学院(湘瓷学院)环境艺术设计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张峻

在校职务:教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Photoshop、Blender、D5渲染器

2.作品名:光影回廊 彩梦绮境 – 校园中心绿地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设计以“阳光再现·共享空间”为理念,旨在赋予绿地新的活力与吸引力。通过引入欧式彩窗玻璃的元素,利用光与色彩的巧妙结合,打造充满互动性与艺术感的地面投影景观,同时结合新材料与绿色能源技术,增强空间的实用性与可持续性。最终目标是将绿地打造成一个师生喜爱的开放式多功能活动空间,使之成为校园的象征性地标。

地面空间重构:通过对绿地现状的深入研究,基于人流动线分析对地面进行重新规划。利用彩色玻璃材质,将色彩斑斓的光影效果投射到非人流动线区域,形成独特的地面艺术景观,既优化了空间利用率,又提升了视觉效果。

彩色玻璃光影设计:玻璃的图案设计借鉴了欧式彩窗的风格,通过阳光的折射在地面形成色块投影。随着时间和光线角度的变化,这些光影动态变化,为绿地注入活力和趣味。

动线优化:根据人流分析结果,调整绿地的通行路径,拓宽过道,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通畅的行走体验。

立体空间构建:通过分层设计,增加绿地的空间层次感和功能多样性。地面提供开放式活动空间,二层则通过环形廊架构筑了一个集观景、休憩和娱乐为一体的立体活动平台。

二层环形廊架:顶部采用可弯曲光伏板制成的波浪形圆环结构,不仅美观,还具备太阳能发电功能。光伏板会根据太阳角度调整倾斜度,全天候高效吸收太阳能,夜间为景观供电,为绿地注入科技感和可持续性。

透视设计:环形廊架通过透明玻璃设计,实现空间的通透感,让人既可以在廊架上俯瞰校园全景,也不会对地面景观造成压迫感。

彩色玻璃休憩亭:在绿地的四个关键节点设置彩色玻璃休憩亭,既作为视觉焦点,又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聚会的场所。亭子采用透明隔热亚克力板材制成,兼具隔热和美观功能,内饰的彩色玻璃为空间增添了一份艺术氛围。

生态与可持续设计:中心绿地改造特别注重生态功能的恢复与提升。

雨水管理系统:廊架顶部设置中空玻璃管,用于收集并过滤雨水,将雨水引入地下储水系统,用于绿地灌溉,减少水资源浪费。

节能设计:通过光伏板收集太阳能为夜间景观照明和部分设施供电,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绿色环保的设计目标。

互动与共享空间:新绿地设计以用户为中心,注重多功能活动空间的构建。开放式的地面适合举办各类校园活动,如音乐会、展览和运动会,彩色玻璃亭提供独立小聚空间,环形廊架则为散步和俯瞰提供场地,真正实现了绿地的共享与互动功能。

设计效果与展望:改造后的中心绿地不仅是视觉上的校园亮点,更是功能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兼具艺术性、生态性与互动性。彩色光影景观赋予绿地灵动的生命力,环形廊架和休憩亭极大提升了空间的利用率和层次感,而雨水管理和太阳能发电系统则体现了现代景观设计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未来,该绿地将成为师生课余活动的首选场所,并为校园增添一份独特的文化与活力。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核心区域。

5.场地分析:

本项目位于校园核心区域,是一块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心绿地。由于当时设计的审美和功能规划的局限性,绿地空间存在过道狭窄、植被密集等问题,导致环境阴暗、气氛沉闷,几乎无人踏足,长期以来处于半废弃状态,仅具备有限的观赏价值。这一现状与校园中心绿地应具备的公共性、开放性和活力完全背离。因此,本次设计以“光影回廊·彩梦绮境”为主题,旨在通过创新性的空间改造与景观营造,将该绿地重新定义为集功能性、审美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校园核心公共空间。

以“光影回廊·彩梦绮境”为主题,本次设计通过对空间的更新与重塑,延续了校园绿地的核心地位,重新定义了其在师生生活中的功能与价值。借助设计语言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这片绿地不再只是单纯的景观观赏点,而是一个活力四射、生态友好的校园公共中心,为师生提供了一个阳光普照的绿色共享空间。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