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吴誉、李艳、安江、杨荣辉
院校:西南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烟台大学、东北大学
院系专业:城乡规划、建筑学
二、指导老师信息
无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D5渲染器、Rhino、Photoshop、InDesign
2.作品名:卷“塔”围“棚” – 城市未来垂直农业范式
3.设计理念及思路:
城市与乡村的共同困境:
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及其后的经济下滑,香港的可发展土地及经济活动空间的增长,均落后于人口的持续增长,直接导致房屋用地短缺,
基本无农耕地。由于城市的飞速发展,也让香港离农业越来越远,同时外来人口逐年的增加,也意味着一部分从农村向城市过渡的人无法真正
融入其中,城市大量人口的农产品也是依靠大量进口。
高密度城市下的绿色革命:以香港维多利亚港中环广场为蓝本的未来城乡结合建筑探索
在21世纪的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密度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城市规划者和建筑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香港,这座被誉为“东方之珠”的国际大都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高度集中的城市形态,成为了探索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的重要实验场。特别是维多利亚港畔的中环广场,作为香港金融与商业的核心区域,更是承载着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无限遐想。
问题的提出与背景分析
在高密度城市中,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迫使人们不断向上发展,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这也带来了诸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绿地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的“城乡结合部”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扩张的压力,但往往忽视了城市内部空间的优化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寻找一种既能保持城市活力,又能实现生态平衡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主体与数据调研
本研究以香港维多利亚港中环广场为具体研究主体,通过大量的数据调研分析,从能源、经济和交通三个方面入手,旨在探索一种针对高密度城市的范式模型。在能源方面,我们关注建筑能耗的降低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经济方面,我们分析建筑成本、运营效益以及对周边经济的带动作用;在交通方面,我们研究如何优化交通网络,减少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寄生农业与空间组合的创新实践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颠覆性的设计理念——将农业以寄生的方式融入建筑之中。这并非简单的屋顶绿化或垂直农场,而是将农业活动与建筑空间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综合性建筑规划体系。我们按照排布逻辑对建筑空间原型进行组合设计,确保原有农业活动不受影响的同时,增加了建筑的功能性和可能性。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自我修复。
Ladybug与Kangaroo算法的应用
为了实现这一设计理念,我们引入了先进的Ladybug和Kangaroo算法。Ladybug算法能够精确计算建筑中阳光最为充足的地方,我们将种植单元精准置入这些区域,从而最大化利用自然光资源,促进植物的生长。同时,Ladybug算法还能帮助我们优化建筑的采光和通风设计,提高建筑的能效。而Kangaroo算法则用于模拟建筑的力学受力情况,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入了“皮肤”——膜的概念,通过膜的收缩和舒张机制,结合机械通风口,形成了一个高效的空气循环系统。这一系统不仅为种植单元提供了稳定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还实现了建筑内外环境的有效隔离,减少了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
新老建筑的融合与美学价值
在构想的未来城乡结合建筑中,新老建筑将共同演绎出“新而不俗”的风貌。我们并不主张拆除老建筑,而是保留和利用它们,感受老材质和老机制的情怀。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将新形态的建筑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这种新老建筑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还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社会与环境效益的展望
这一创新的设计理念将带来显著的社会和环境效益。首先,通过引入寄生农业和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我们将有效降低城市对外部资源的依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次,综合性的建筑规划体系将提供丰富的功能空间,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再次,通过优化交通网络和减少拥堵,我们将提高城市的出行效率,降低交通能耗和排放。最后,这一新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将推动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未来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香港维多利亚港中环广场。
5.场地分析:
综上所述,以香港维多利亚港中环广场为蓝本的未来城乡结合建筑探索,不仅是对高密度城市发展模式的一次大胆尝试,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刻践行。通过整合能源、经济和交通系统,引入先进的建筑技术和算法,我们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自给自足的城乡结合建筑范式。这一范式不仅解决了高密度城市面临的诸多挑战,还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我们期待这一理念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