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龙珊珊、陈家豪、刘灿
院校: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院系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学院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赵莹、张旻
在校职务:专任教师、室内设计党支部青年宣传委员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作品名:锦绣·侗乡情 – 文化展馆设计
2.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方案是由侗族文化侗锦元素特点并结合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和现代建筑建设要求,构建出侗情朴实柔美与现代创新发展所融合出的侗锦非物质文化展馆,我们希望让更多民族看到侗族人们一代代传承的手工手艺,能共同守护这份文化瑰宝,弘扬且传承。我们将以现代与传统侗族文化的碰撞,呈现出形式简单但富有独特地域风情的展示空间,我们经过实地调研集资料从侗锦和侗族建筑中提取不同元素去表现这个空间。
在传承非遗侗锦的设计思路构建过程中,深入且细致地钻研传统侗文化的多元内涵。就建筑材料而言,传统侗寨常用的木材、石材等,其天然的纹理、质感与耐久性,为建筑奠定了质朴且坚实的基础。侗寨独特的建筑风格,如鼓楼、风雨桥等所展现出的榫卯结构的精妙、飞檐斗拱的灵动,以及空间布局上的错落有致与和谐对称。而侗锦,作为侗族文化的瑰宝,其绚丽多彩的颜色搭配、精巧复杂的几何图案、细腻独特的编织工艺,更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
当向现代建筑艺术的简约设计理念过渡时,我精心筛选适配的现代建筑材料,例如具有高强度和良好可塑性的玻璃材料、青石板仿古砖。在设计融合环节,以现代建筑的功能需求与简约美学为导向,巧妙地提取传统元素。如将侗锦花纹中经典的菱形、三角形等几何图案进行简化与抽象处理,运用在窗户和展示柜的造型上。
3.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中国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侗文化村
4.场地分析:
皇都侗文化村,是一个包括头寨、尾寨、盘寨和新寨在内的侗族村寨群。村域面积19.33平方千米,共711户、3073人,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要产业。这个村庄地处通道县“百里侗文化长廊”的核心地带,拥有500余座吊脚楼,形成壮观的侗族吊脚楼群。皇都村曾经是一个集体经济空白村和贫困村,基础设施滞后、信息闭塞、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 在依托文化生态优势后,村庄将支部建设在景区内,致力于发展旅游经济以增加农民收入。2022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2万元,全面焕发新的面貌。皇都侗文化村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村镇、湖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等40余项国家、省、市、县荣誉。2014年,皇都侗文化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皇都村特色建筑普修桥:普修桥是侗族建筑三宝之一–风雨桥。侗语称风雨桥为“九哇”。尾宅鼓楼:鼓楼侗语叫“唐瓦”,也叫“凉亭”,是侗族的独特的标志,是侗族建筑瑰宝之一,也是民众集会、议事、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欧式祠堂:皇都文化村中有几个大姓,其中人数最多的是欧姓。欧氏祠堂是皇都欧姓家族锦祖宗、祭祀始祖的场所。萨岁坛:侗族最神圣的祈福场所“萨岁坛”,汉译为“祖母庙”,萨岁,又称”萨玛“,她是侗族人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保护神。大寨门:侗乡山寨,逢山必有门,寨门是侗族建筑代表之一。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