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黄信佳、向彦霖
院校: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院系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城乡规划系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杨晶晶
在校职务:老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天正建筑2014、SketchUp、PS、D5渲染器。
2.作品名:老少共融,返璞归真 – 老年活动中心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
建造设计方面(生理方面):
环境分析:“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大致意思是“去饰”、“回归最自然最本真”,本次建筑设计所处地位于茶山脚下,拥有浓厚的自然气息,对于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源等,希望建造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融入环境的“中式院落、园林建筑”(同我们的优秀案例分析:唐堡书院),传承中国古代优秀建筑思想,以结合“院、廊、台、厅、楼”,来打造一份独属的中式之美建筑群。
自然材料:优先选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和当地特色材料竹材等,采用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生态设计手法,增加建筑的绿色面积,这些材料不仅环保可持续,还能赋予建筑质朴自然的质感,同时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营造小溪潺潺树木环绕,沏茶读书,卧听风雨,悠然自得的环境氛围。
生理需求: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老年活动中心最核心的设计方向便是关注老年人的生理需求。要求在空间布局上,根据老年人的具体需求和行为习惯,合理规划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创造舒适、便捷、富有情感的空间环境。其次是进行无障碍设计,要求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如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确保他们能够在建筑中的活动便捷无障碍。
精神共悦,情感共娱(心理方面):
背景:传统的养老理念是以青年人与老年人对养老的内容上更重视经济供养,其次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而精神慰藉方面仍是将老年人视为特殊群体对待的社会传统观念,是将其作为社会的“另一种”人群在心理情感上给予的一种安抚。精神慰藉是低层次的关爱,已经不能适应当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国外案例学习:在美国、澳大利亚其实在十几年前,就开始设立这种“养老院+幼儿园”的跨代服务中心(Intergenerational Learning Center) 。近几年,新加坡也开始有这种模式的社区服务中心,会组织跨代学习项目,阶段性的带孩子来养老院,和老人们一起学习玩耍,让老人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获得情感联系,感受快乐和不带任何偏见的社会互动。
结合本身:“返璞归真”中的“真”,可以理解为童真,我们常说“老小孩”,通过尝试“无龄化”养老,提倡模糊“年龄”的概念,像办幼儿园一样办养老院,在这里,老年人将体验年轻人的生活,重新找回幼儿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重新感知童年般无忧无虑的时光。除了常规的项目外,多增加“老少共融”的社区服务活动,组织跨代学习项目课程,如绘画手工,每周阶段性的带孩子来养老院,特定“Happy Friday”这天小孩和老人们一起学习玩耍,让老人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获得情感联系,感受老少之间的精神共悦和情感共娱。不再把老年人视为特殊群体,而是以中国式居家养老为背景,关注老年人的日常需求,让老年人在追求“代际平等”的基础上,会促使他们追求生活中的精神共悦和情感的共娱,进一步提升养老生活幸福指数。
综上所述,通过从老年人本身需求出发,分别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及特点与建筑设计相结合,打造一个“桑榆未晚,安享余晖”的养老环境,让老人们也可以返璞归真,安享晚年,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 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重庆市永川区萱花村村委会附近。
5.场地分析:
该老年活动中心选址靠近重庆市永川区萱花村街道,相邻国家4A级景区茶山竹海,随着养老观念的逐渐改变,现代社会养老的形式呈现多元化方向发展,方案造以“返璞归真”为核心主题。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