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映巷陌 – 重庆山城巷侧庭空间公共艺术设计

一、作者信息

姓名:邱孟柏、陈欣欣

院校:四川美术学院

院系专业:公共艺术学院城市空间艺术设计

姓名:张翼术

院校:四川美术学院

院系专业:建环学院风景园林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魏婷

在校职务:副院长、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Rhino、Grasshopper、D5、PS。

2.作品名:水映巷陌 – 重庆山城巷侧庭空间公共艺术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方案是基于重庆山城巷侧庭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利用系列艺术装置、雕塑小品、地面铺装等设计手法,改善现有空间的废弃状态提高场域活力,更好的吸引公众前来打卡留念,对消极空间进行有效激活。因山城巷背靠长江,且重庆气候多雨特性,又是重庆新潮网红景点之一,故利用“水”这一元素进行设计营造,提高设计的在地性与艺术性。方案在原空间中大致分为五个艺术节点,分别对应水的不同态势,诸如平静、流动、滴落等形态,将水元素融入公共艺术的创作中,给观众带来富有冲击力的视觉体验。在方案设计上还整合了艺术与科技等系列手段,诸如球型LED屏幕,提高与观众的互动性和可玩性,并在一些节点融入了听觉形式,从人的多个感官进行了场景氛围的营造。整体设计方案与原本的陈旧场地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视觉影响力,以此将原本的消极空间变为一个新的艺术性留念场所。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重庆山城巷,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南纪门街道凉亭子社区,占地面积23386㎡。其历史悠久,自明清时期以来一直是重庆的重要街区,见证了重庆的沧桑巨变。山城巷依山而建,保留了重庆最传统的山水民居特色,是重庆山水特色和传统生活的缩影。

5.场地分析:山城巷地处长江资源圈、渝中经济圈、渝中文化圈这三圈交界处,交通便利,可达性高,公共艺术的发展具备区位优势;区域内多以游客为主,而公共艺术的介入可以让游客更好的体验在地文化,并且能引起原住民的情感共鸣。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