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付馨瑶、高奕婷、姜浩然、主宝元
院校:鲁迅美术学院
院系专业: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姜民
在校职务: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SketchUp、D5渲染器、Photoshop
2.作品名:微更新视角下的UGAKO酒店创新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次酒店改造位于商圈内的老建筑群内,主要是砖混结构老建筑改造。酒店名“UGAKO”为臆造词汇,UGA是从我们四个人在之前第一次合作时就选取了每个人的名字组成的团队笔名,ko是ip想表达的精神内核 因为是我们 所以我们不会惧怕一切。
整个ip设计的核心是想表达直面真我态度 在枯燥的生活中迸发活力。
本次改造添加框架结构的支持。减少对原有砖混结构的破坏的前提下,增加建筑的可改造性。这部分公共区域人流量集中和密集,原有的结构不足以满足公共空间的需求。所以我们保留了原有的承重柱,将中间单元的砖混结构改为框架结构,增设承重柱,也就是靠 柱,板,梁,来去承重,拆除原有的墙体打通了部分非承重墙体,替换轻钢结构,解决承重问题的同时增加设计可能性。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南湖街道三好街鲁迅美术学院内老旧教学楼。
5.场地分析:
酒店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南湖街道三好街,附近多带状公园环抱。位于三好商圈内部,毗邻万象城、工业展览馆等大型商场。酒店选址属于商圈中闹中取静,与周围君越,亚朵等商务型酒店形成反差。地处交通枢纽,公共交通便利,场地远处大多数为商超、办公大厦等大型建筑。近处一定的年代文化建筑。本次酒店也是基于老建筑改造,与周围建筑过渡自然。
人文分析:酒店位于“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沈阳,是极具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的历史古都,更有除北京故宫外的另一故宫。沈阳更是被称为“东方鲁尔”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规模宏大,基础雄厚。建国以来,伴随着无数填补空白的“沈阳制造”出现,沈阳已经形成了完备的装备制造业体系。现如今,沈阳在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下也建立了现代化的都市圈。围绕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链、平台共享、生态共保、文旅共建、社会共治等七大领域,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工程化落实,推动各项任务取得阶段性进展。七市一区同向发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并持续升温。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模式突破、产业突围协同共进,七市一区打开更广阔的合作共赢空间。
7.大堂空间
概述:我们的酒店空间一楼中线公共区域主要由大堂前区、大堂中区、大堂后区、一层开放餐厅组成。两侧的是酒店客房区域。
中线部分我们在保持垂直动线的不变情况下,通过线路的曲折,装置的布置和墙体的隔断,让住客在游览过程中形成桃花源记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游览感受,我们希望整个大堂空间通透而不一览无余。丰富住客观感和整个酒店的观赏性。
大堂外立面:这也是我们的重点改造区域,这是根据我们小组成员姜浩然在前几期的建筑装饰与建筑施工细部的原创作品做成一个案例分析,他是把香港的深水埗老城区的建筑立面进行改造,打造一个符合年轻人的时尚潮流酒店,用玻璃与轻钢结构改造大堂的外立面,使自然光打入室内,使室内光照充足,削弱空间的封闭感,让大堂在视觉上更广阔明朗
对于这部分我们只改造外立面 以及会加大客房的窗户面积,其余保留原有结构不动
装置艺术:我们对装置艺术进行了深化设计,将原本计划的挑空灯带更换为地面流动灯带,使大堂的前中后三大区域相呼应,艺术装置区域可以根据不同场景的需要进行更换和再设计。将原本的沙丘结构抬升,下方设计镜面,制造一种悬浮感,前场、门头与艺术化构建,形成了一个相对而言界限模糊的入口处。我们在此引入“共享酒店界面体验”的概念,打破传统酒店前场的观念。
数字影像会被投射到装置顶面,下方灯带会跟随其频率进行闪烁。在酒店APP内设计AR识别功能,当您用手机扫描装置艺术界面会随机生成不同主题的ip虚拟形象,增强虚拟交互体验。
入住办理区:本酒店采用智能入住系统,在我们的专属酒店APP上可以自助办理入住,满足入住客人的需求,打造给入住客人提供更便利的入住方式,在此app上,入住客人可以直接观看酒店全览,全景图片,查看酒店设施,几种不同的房型,同时在线上设有“沉浸式听歌选房”服务。
所以我们只保留了两个工位的前台大小,住客可以在这里办理人工入住。也可以在前台寻找工作人员帮助。入住办理区左侧是酒店的智能机器人充电站。满足智能机器人充电需求的同时,也可以向住客展示酒店智能酒店的科技定位。
下沉空间:大堂中庭通过拱形穹顶与若干柱体的布尔运算,构成了大堂区一层的下沉空间,空间通过点线面,以及大量贝兹曲线的穿插与重复构成了大堂空间的韵律感。中央S形步道两侧设计休闲座椅,白天可作为安静的办公场所,夜晚则可作为热闹的酒吧区我们通过建筑漫步的概念,下沉空间的琐碎与穹顶的整体做对比,打造空间漫游感,直线的路过于通透,我们认为路应该是蛇形的,曲折的,可以吸引观者走进去,走过s步道豁然开朗,走进餐厅,别有洞天。
迷你吧:我们刻意模糊了接待处的位置,而将迷你吧的区位放置在大堂中央,成为人们步入空间后的第一视觉落点,回应自由的氛围与微交互的属性,创造更多互动的可能性。
电梯间:本酒店电梯间设置投影设备,在电梯的墙壁上投射出不同的文字、图案等等,给住客更加丰富的乘览感受。
更多内容详见展板。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