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樊梓琪
院校:东南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学院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薛力
在校职务:副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D5渲染器、AutoCAD
2.作品名:问渠书院 – 南京世界文学客厅扩建
3.设计理念及思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世界文学客厅,这座建筑需要代表中国千百年无数文人的形象。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文学之源是长江和黄河,但场地内只有一汪小小的水塘,完全没有品质,所以我认为一定要在这里营造有良好的水景,兼有流水、静水、淌水并赋予其文化意义。与此同时,场地的两颗古老的槐树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传承,他们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构成了兼具仪式感与自然的一道大门,所以我要将他作为入口的一部分。在设计过程中我引入雨水和山泉水,将原有水面扩大并重新进行划分为东西两面,以两个古树为新的入口,重新整理场地的交通与标高;分别集中布置居住、创作功能以及阅读、餐饮、休闲功能,按照隐私性质分在东西两侧。在设计过程中灵活采用中国古典园林意象、中国乡土建筑语言和现代建筑结构与尺度设计策略营造城市园林,在物质与精神空间上与城市和文脉发生深度联系。在色彩上运用与既有建筑相同的黄绿配色,黄色是对鸡鸣寺和南京众多民国建筑的回应,绿色如雨花石一般温润。这样的配色与张道一先生设计的东南大学校标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树种的选取上保留了场地原有的槐树、棕榈树与银杏树,对各类树木的数量有所调整。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37-5世界文学客厅。
5.场地分析:
南京有“龙盘虎踞”的山水格局,而该场地所在的鸡笼山就是“龙盘”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已有建筑文学客厅建于原十竹斋处,毗邻鸡鸣寺,面朝东南大学以及明代国子监遗址,可以远远地看到紫峰大厦。文学客厅有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陈薇老师设计,采用了黄色的墙面与鸡鸣寺相呼应,成为南京建筑的一大特色。然而,由于产权、运营等问题该建筑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与流量。
五、作品展示






